“大美织金”的全域旅游“样本”

发布于2016-05-22 08:26:36
 
毕节织金洞: 资讯 门票 交通 路书 周边 住宿

今年以来,织金县坚持“景城相融、文旅相生、水陆相连”的全域旅游定位,按照“一洞一寨一城一湖一谷”的框架,以织金洞荣膺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逐渐形成了“一景引领、多点联动、文旅共生、多产繁荣”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了“大美织金”的全域旅游样本。

景城相融彰显“合”

以建设“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重点开发织金古城,以贯城河、廻龙潭、双堰塘为基础,建设贯城河沿河自然文化景点,重点打造财神庙、廻龙潭、三潭滚月、百泉汩汩等景点;力争织金洞5A级景区创建成功,着力构建以织金洞为龙头,以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古城、织金瀑布为连线,以营上古寨、茶店红艳、熊家场白马等乡村旅游景点为补充的大景区格局,融入文化元素,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旅游联盟,做优“洞天福地?大美织金”品牌,实现山青、天蓝、水净、地洁目标,逐步打造成“显山露水,彰显乡愁、商贾云集”的景城融合示范城。

文旅相生突出“特”

全面挖掘历史文化,推动“历史之城”向“文化之城”迈进,突出以千年府州、保桢故里、水西故地、财神庙、鱼山斗母阁、东山文昌阁、国泰保安寺、庵阁寺祠等为主,辅以三眼萧、石雕、蜡染刺绣等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保护财神庙、斗母阁、文昌阁等古建文物,建设保桢陈列馆,恢复鲁班庙、孔庙、县衙等古建筑,提高城区的观赏性和对游客的吸引力,重点围绕“银雨树”、“霸王盔”、丁保桢、廻龙潭和财神庙等开发旅游纪念品,围绕织金雕刻、织金砂陶、织金竹荪、织金发粑、宫保鸡丁等开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溶洞文化、保桢文化、财神文化、竹荪文化、民族文化、井泉文化内涵;建设以展示特色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农家美丽乡村和优美小城镇,加快农村升级改造和城镇化建设,把民族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健康养生、文化展示、休闲观光、民俗体验等项目,形成全方位、立体式休闲民族乡村旅游度假区。目前,织金已被列为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

水陆相连着力“聚”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引擎”作用,以织金洞创建为国家级“5A”景区为平台,大力挖掘旅游新业态,以生态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康体养生旅游、乡村度假旅游、山地农业旅游“五大业态”为重点,突出峡谷、喀斯特地貌和瀑泉为特色的山水景观文化和洪家渡、东风湖、支嘎阿鲁湖、大新桥水库为依托的水电文化,着力打造“织金洞织金大峡谷—乌江源百里画廊”等织金洞旅游线和“支嘎阿鲁湖—织金关—桂果瀑布—少普万峰林”等自然风光线;同时,伴随着黔织、厦蓉公路建成通车,林歹至织金、黄桶至织金铁路、织金至纳雍等铁路相续开通,总投资10亿元的支嘎阿鲁湖景区建成开游,已获国家水利部批准建设织金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实施,织金县正在不断打通全域旅游发展的交通动脉,为旅游产业插上了腾飞翅膀,逐渐实现水陆相连融合发展。

据统计,目前织金共有乡村旅游经营户135家,主攻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寨20余个,在建和已建乡村旅游景区景点3个,可为游客提供床位1300余张,日餐饮接待能力达2.5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2%,仅2015年乡村旅游接待就实现收入6850万元,就业人数4980人,带动11300人脱贫。今年一季度,全县共接待游客176.7万人次,同比增长30.05%;旅游总收入15.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2%。

词条: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专题推荐

玻璃桥
玻璃桥

温泉
温泉